「我對劇場完全不懂也不了解,或許這是一個好處,因為不懂所以沒有包袱。常常我看小劇場,第一,笑得很勉強;第二,我都看不懂,我想跟觀眾同樂,而不是專家怎麼評論。」
在綠光劇團辦公室裡,吳念真抽著菸,
用他充滿草根風味的口音和言語,像隔壁的歐吉桑般侃侃而談。
他說,所有的創作如果不能跟人有互動、感動別人,
老是自己爽就好,是沒有意義的。
「電影院和劇院位置那麼多,就是要把它坐滿,
如果不能就不要在那麼大的地方演。
我的意思很簡單,我會設想:
「我的戲能不能說服更多的人來看?有次我很高興,
因為我看到一大群從未進劇場看戲的人來看舞台劇,
看得出來嘛,那種進到劇院來,不曉得怎麼辦的神色,
或者看到別人笑才跟著笑的。」
「通俗是一種功力!」
《人間條件》裡的主角都是日常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小人物,
講的也是再平凡不過的處世之道,卻因為劇裡頭的角色、
情節都是大家所熟悉,所以格外有共鳴和認同感,
觀眾被喚起共同記憶的同時,也重拾某些台灣被遺落的美好價值,
而這其實來自吳念真自己對創作的堅持、生命的信仰。
「在情節中豐富的人情世故底下,是有一套價值觀的,
那就是『情義』,不管是朋友、家人或者是情人之間的承諾。」
吳念真拉大嗓門直言:
「情和義是我最在意的東西,台灣現在是寡情寡義,
以背叛為美德,政治上可以有人從國民黨跳到新黨再回鍋,
竟然沒有人責備,若這個人在社會上或者是混黑道早就被槍斃了;
媒體居然也大剌剌地報導『劈腿』這種事。
雖然情義已經不見了,不情不義沒有被譴責,但我還是在意的。」
↑ 人間條件設計群:(左至右、上至下)
音樂設計 聶琳、燈光設計 李俊餘、副導演 李明澤、舞台設計 曾蘇銘、服裝設計 任淑琴
被「逼」寫戲不負人,演員眾多不願「分離」
自稱「寧可天下人負我、我不負天下人」,
因為重情義,重視與觀眾的約定,
所以《人間條件》從第一集寫到第四集,
演員也沿用黃韻玲、林美秀、李永豐等老班底,
吳念真露出不得已的表情說:
「我是被『逼』寫出這麼多戲的!
劇團行政敲定檔期,然後跟我說:
你不能讓觀眾失望唷!我最怕這種話了,
明年一月要演的戲,竟然很多人半年前就買好票了,
你不好好做行嗎?
我從來沒有做自己的事情會這麼緊張的,越寫壓力越大,
就是為了有群從沒進過劇院看戲的人,甚至為了排戲公司全部停頓。」
很喜歡跟老朋友一起工作的感覺,
吳念真笑說:「我不喜歡分離,除非他們不要我了。
每次都希望演出人員人數盡量減少,
但一下筆,路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浩浩蕩蕩,
每次演出後台都快爆炸了,光是每天發便當一頓就要一百二十多個。」
留言列表